中控系统

首页 投影机中控系统 投影吊架 矩阵 视频展台 投影幕 投影知识 会议系统新闻关于投影资讯网
 

群雄逐鹿 主流数字电视品牌与市场分析

  多年以来,在国际的数字电视市场上,主要都是中国和日韩企业的竞争,美国已经从彩电业退出多年,在美国国内也基本上看不到美国彩电品牌,美国只是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上占有优势。但是这两年以来,美国知名企业在彩电业重整旗鼓,2003年9月,最大PC制造商戴尔宣布进入家电业。两个月后,戴尔在美国市场正式推出3款液晶彩电。随后惠普也宣布了进军彩电的计划。同年10月,摩托罗拉携手唯冠,进军数字电视,在深圳高交会正式亮相,结束了中国电视市场没有美国品牌的历史(尽管后来告吹,但是也阻止不了摩托罗拉进军数字电视的步伐)。自此,中国甚至世界数字电视市场的三大阵形正式确立。首先最强的阵列就是以日本索尼、夏普、松下、富士通、NEC、东芝、三菱以及韩国三星、LG等企业为主的日韩阵列;其次是TCL、厦华、创维、康佳、长虹、海尔、上广电等企业组成的国产阵形;最后是以荷兰的飞利浦、美国的Photonic、Plasma、戴尔、惠普、摩托罗拉和法国的汤姆逊等为主导的欧美阵形。随着数字电视普及大潮即将爆发,中外彩电巨头纷纷看好这块蛋糕,三大阵列的对垒形成了全球数字电视三足鼎立的局面。

  对彩电业来说,数字高清彩电既是一个诱人“蛋糕”,也是彩电企业再次拼争的热点,同时意味着这又是一场残酷的市场洗牌。谁能在技术、品质、价格上占据优势,谁就能拥有竞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所以整个市场的斗争都是相当激烈的。在群雄激争的高清彩电市场谋得霸主地位当然不是一件易事。在目前阶段,国外品牌控制的是核心技术,而国内品牌由于核心技术的命运枷锁和管理运营方面的绕颈难题,与国外品牌对决的最重要武器就是生产成本和价格。国外品牌拥有的核心技术一直为他们创造着利润的神话,2003年松下和夏普两家分别具有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核心技术的日资企业,就分别占据国内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市场的半壁江山。就以等离子为例,目前世界上拥有等离子屏生产技术的企业仅有松下、富士通、日立、LG等六家企业,而当前全球生产PDP厂家主要有日本的富士通、NEC、松下、索尼、东芝、三菱、夏普、荷兰的飞利浦、美国的Photonic、Plasma和法国的汤姆逊等公司,国内生产(组装)厂家有SVA、TCL、海尔等,这些没有核心技术的厂家都只能向着这些拥有核心技术的厂家购买技术或者模块,受到他们的牵制和制约。大多数的厂家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处处被进拥有核心技术的品牌打压,市场销量、品牌认知度都落后一大截。当然,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一直处于技术劣势的国内品牌奋起直追,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以价格取胜,连续的降价风波让进口或合资品牌难以应付。特别是在中低端数字电视市场,国产品牌以较低的价格几乎把外资品牌排挤到市场之外。

  面对在中国数字电视市场上节节下滑的市场占有率,松下、三星、 LG、夏普等日韩企业选择凸显其上游元器件的优势,企图在关键核心器件方面扼住中国彩电企业的咽喉。由于等离子、液晶与DLP技术都掌握在日韩以及欧美企业的手中,国内企业大都是从他们那里购买模块进行组装,例如目前全球的液晶电视面板供应主要依靠八条生产线——韩国LG-Philips有两条,三星有两条,台湾友达(明基的关系企业)有两条,奇美有一条,翰宇有一条。现在普遍使用的“第六代”液晶屏的生产厂家更是只有两家,一家是SHARP,一家是LG与PHILIPS的合资厂。国内企业所用的屏大都是从他们那里购买的,所以绝大部分工作都是后期组装和功能开发,永远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地步。日韩企业虽然对中国市场很重视,但在核心技术方面对中国一点都不“松口”,绝大多数的核心技术厂家都把重要器件的生产放在本国内。而且这些上游厂商供应给国内企业的面板产品大多是其产品中的二类产品,最好的一类产品都是给自己品牌。而平板电视中最核心的就是面板和主电路板,没有核心技术的品牌要想打破这个垄断在现阶段真是难于上青天。

  况且现在很多国外的品牌也开始发力,作为全球电视机销量排名第一的三星,其手握多张王牌,凭借思路清晰、优势与声势兼备的高端攻略,其在未来的中国电视机市场胜势在望。索尼尽管一如往常地保持着矜持的“贵族”品质,但在具体行动上丝毫也不敢懈怠,积极推出高端彩电产品。除三星、索尼之外,其他一些日韩厂商的生猛表现也颇为惹眼。夏普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夏普显然把高端市场的战略重心放在了液晶电视上,在中国市场,夏普公司频频推出液晶电视新产品,并且不断发动降价风潮。在液晶和等离子产品方向,索尼、三星、LG等日韩系企业仍是其中的主角。已经饱尝低价竞争、稀薄利润空间之苦的国内彩电厂商,自然不甘心将高端电视市场拱手让人。于是,长虹、TCL、厦华等纷纷挺身而出,不断地调整技术、外观、价格等各方面的策略。在通过与国外一些核心技术垄断企业的合作来获取技术的同时,自己也不断的进行开发,例如海信提出了DFAT技术,创维致力于3D背投技术,康佳主推DSP技术,TCL提出LCOS硅晶成像技术,特别是上广电的DLP技术,目前市场上就只有上广电和LG以及三星和汤姆逊有此类产品。国内企业在努力逐步缩短和国外企业的距离,有相当一部分的技术已经追上国际水平,看摩托罗拉以品牌和资金优势与拥有技术和生产优势的唯冠集团合作就可见一斑了。另外在外观上,不断地推出各种超薄、流线型、彩色外观的新款电视,让大众有更多的选择。而更主要的是,在同一型号上与外资品牌的价格拉开明显的差距,现在5000元至8000元差价已经成为消费者放弃合资品牌的主要因素。

  跨国巨头发力,国内企业优势就不多了。尽管在市场的销售上,国内厂商占了地利,在物流运输方面还有一点本土的优势,但现在大家的销售策略都是在抢滩大卖场、都在进行专卖以及连锁经营,在这几方面大家都是势均力敌的。而在总体策略上,电视行业的巨头索尼在中国电视机高端市场的争夺中,也丝毫也不敢懈怠,不断地推出高端彩电产品。而夏普的战略特色是不做第一,只做唯一,专注于液晶。三星主张通吃者战略,以数字战略进行统领,几乎在各个价值链关键环节上,都有极为突出的投入。看到数字电视的浪潮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消费电子类的国际巨头们纷纷开始从相邻电子产业跨入电视领域,其中主要力量就是那些著名的IT制造商:惠普、戴尔、Gateway、爱普生……它们正在用IT技术与制造方式逐渐改造电视业的基因。特别是在日韩的强大阵营中,第一梯队是三星、索尼、夏普三强鼎立,其优劣势和战略都非常明确,正全力布局产业链上游的核心资源。第二梯队包括东芝、松下、日立、LG、三洋等传统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上亦有不容忽视的实力根基。不过这个梯队的厂家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主要是优势不明显,要通过精心打造明星产品和进攻细分市场赢得未来发展空间。而欧美的大牌厂家也携着深厚的技术的雄厚的资金来参战,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了。

  面对国外巨头的强劲攻势策略,国内的京东方、上广电两家中国的CRT彩管制造商就选择了集中资源、反击平板电视上游核心部件制造环节的跨越路径。而长虹主打精显背投、TCL主推等离子、海信捧出“三剑客”(等离子、互动电视、胶片背投),这些都获得比较明显的成功。尽管如此在技术和管理上也面临着种种的难处。例如TCL,合并汤姆逊彩电业务后成立的TTE公司成为全球彩电业的老大,但是业务还没有扭亏。主要是中端产品线略嫌不够丰满,外观设计也不够讨巧。而康佳在采购、制造、物流、配送等整个供应链上不够协调,产品工业设计也有提高的空间。长虹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管理问题。创维遭遇黄宏生事件,高层出问题影响企业。厦华在品牌塑造方面力度不足。海尔彩电最大的问题是信心不足。而海信南北市场调配失当,在华南,特别是广州市场,海信彩电的表现远不如在北方那么突出。上广电无论是媒体宣传,还是卖场促销,都鲜见上广电有引人注目的动作,宣传力度不足。总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个品牌就要互相取长补短了。

  虽然说各自面临的难处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中外厂家都一样的,就是售后服务的不完善。目前各大厂家的售后服务体系都是各自为政,保修方案较为混乱。主要是由于国家有关部门1995年8月25日发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中,电视指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并不包括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背投电视等高端彩电。因此,平板电视的售后服务一直都是企业按自我声明承诺或地区性规定各自为政。除了海尔平板电视是整机和主要零部件包修3年之外,TCL、海信、康佳等品牌平板电视均是整机包修1年,主要部件包修3年。三星、创维等品牌平板电视的整机和主要零部件包修1年。飞利浦曾表示,背投、等离子灯泡的保修期应该限定在半年。就算是某些品牌产品称整机保修3年也多是短时间的促销行为。

  据了解,CRT的“三包”规定的确不适合高端平板电视的实际情况。平板彩电的产品性质、原理、构造都与CRT有较大差别,主要零部件大多是依靠进口,维修价格相对显像管彩电偏高。如果按旧的“三包”规定执行,厂家难以接受。如果在“三包”问题上还是按照1995年出台的“三包”规定实施,对生产厂家来说不大合理。不过在售后服务方面国产机器就比较占优势,毕竟建立起的维修服务点比较多,方便进行售后服务。所以消费者在购买高端彩电时,务必向销售者或生产厂家详细了解产品“三包”的具体情况,包括:整机“三包”期限,主要部件“三包”期限,主要部件的具体清单等。然后根据“三包”情况慎重考虑是否购买。如果确定购买的话,要让经营者把对“三包”服务的承诺在“三包”凭证或发票上明确标注。这里也希望各大厂商把好售后服务关,真正为广大消费者服务。 

 

商务服务

中控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

矩阵切换器

中控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

特别推荐

 

推荐广告

 

Copyright ©1998 - 2008 中国投影资讯网 投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