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系统

首页 投影机中控系统 投影吊架 矩阵 视频展台 投影幕 投影知识 会议系统新闻关于投影资讯网
 

视频通信发展分析和未来趋势浅谈

   从亘古时代的烽火传讯、鸿雁传书,到现代的电话、电报、传真为方式的邮政电信业务,再进一步到现在基于互联网开展的email、IM(即时通信)到视频通信业务,人类通信的发展经历了各种通信手段的更新换代。人们已不再满足由电话、电视、传真和电子邮件等单一媒体提供的传统语音和文字通信,而是需要数据、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集中方式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人们眼前。视频会议系统正是以这种信息多元化、响应及时化等特点颇受大众接受,它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多媒体的实时性完美的结合起来。

一 视频会议的发展历程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视频会议的发展历程。国外对视频会议的研究开发远远早于中国,第一代视频会议产品的可视电话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1964年研制出来,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SDN可视电话2001年7月才研制成功。随后视频会议提供厂商加大了视频会议终端产品的研发,众多国际品牌脱颖而出,以Webex为代表的运营平台提供商也给视频会议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来看看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视频会议的应用,视频会议已渗透到政府、商业、金融、交通、服务、教育等各行业,其中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这其中,美国政府对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远程教学方面,诸多美国大企业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为员工提供培训,而MIT和Duke等顶尖大学也都在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大投资。911事件之后,美国出现了企业集团、个人大规模采购与使用视频会议系统的热潮,据Wainhouse调查,有91%的商业企业倾向于采取视频会议的工作方式。

  中国的视讯业发展已有10年的历程。发展之初的视频会议系统只是针对政府、金融、集团公司等高端市场,主要在专网中运行,且造价不菲,预算往往高达百万、千万元。受2003年SARS的影响,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市场近两年突破了以往的平缓发展局面,开始步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混网及企业公网市场代替基于专线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占了主流地位。2004年,基于混网和企业公网的产品占到了68.8%的比例,2005年,这一比例将高达87.5%,成为市场主流。赛迪顾问公司去年年底的调查显示,我国在政府、金融、能源、通信、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机构中视频会议设备的用户比例达到了66.3%,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行业信息交流和传递的重要手段。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未来3年内,视频会议系统将以复合年平均增长率26.1%的速度增长。

二 视频会议的现状分析

  1、需求拉动了市场

  2003年的SARS疫情给人们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人与人的距离拉大了,需要通信手段来解决沟通问题。由于人们对于交流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因此,除了需要语音方式沟通外,对视频通信的渴望空前强烈,这种需求将带动视讯市场的增长。根据统计,在人类的通信与交流当中,有效性信息50%~60%依赖于面对面的视觉效果,33%~36%依赖于说话者的声音,只有7%依赖于交流内容本身。因此,“只能听不能看”远远满足不了诸多应用的需求,而社会的发展,也对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人类的情感沟通也更加趋向使用更为丰富、生动的视讯通信方式。

  2、视频会议生态圈也日渐成熟

  如果我们把视频会议领域看作一个生态圈,那么这个生态圈中目前是由以下角色组成的,产品提供商、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研究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等。产品提供商研发和生产多种类型的视频会议产品及系统,包括多点控制器(MCU)、网关(Gateway)、网闸(Gatekeeper)、视频终端(Video Client)、机顶盒式视频终端(Video Set top)、电话会议终端产品等多种产品。网络运营商是视频会议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平台,同时网络环境也限制了视频产品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推动。他们在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后,需要寻找上层的服务提供商和产品提供商,来为自己的网络创造增值服务。同时,由于通讯网络运营商自身条件的影响,一般都具备巨大的品牌效应,产品提供商、服务提供商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是为产品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快速创立品牌的基本途径。

  目前,由于网络、个人收入及观念的影响,视讯产品进入中国家庭还需要一段时间,视讯服务对公众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词。要扩大视频通信市场,除了继续扩大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外,企业市场、个人市场仍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因此,服务提供商和产品提供商还必须做一些普及性的市场教育活动,包括用户培训、技术展示、客服中心等。同时,服务提供商也要让广大用户认识到,视频服务不仅是为大企业服务的,而是面对所有的企业和家庭用户。对于视频来讲,视频会议的每一项业务都涉及向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客户需要一种服务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产品销售、更好地开展业务,无论是终端用户还是运营商,服务商都应当了解他们的需求,最大可能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3、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视讯业务经营方式,是电信运营部门建设专用的电视会议室,用户必须到专用电视会议室才能进行通信,用户使用很不方便,影响了业务发展。一方面,因为传输带宽过宽,所以收费很难下调,影响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因初期建设投资大,而业务收入却微乎其微,入不敷出。随着宽带业务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以及基于ADSL、LAN、ISDN等传输线路的低速视频技术的成熟,为视讯通信业务面向公众广泛运营已经准备好了技术条件。公众化运营作为视讯业务的发展趋势已经体现得越来越明朗,已经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大客户迫切期待方便灵活的视讯通信业务。当前,我国在教育、医疗、金融、政府、企业等各行业中已经出现了对视讯业务的巨大需求,这为其面向公众广泛运营提供了市场支持。商用视讯业务的客户群要更广泛、用户更众多、组网更灵活,这样可以使"贵族化"的视讯业务走向大众化,使交互式的视讯业务应用如同上网和打电话一样方便。

  4、增值业务应用层出不穷

  据CNNIC数据显示,2004年末,中国网络用户将达到1亿,全球网络用户将达到6亿。庞大、高速增长的用户群在通讯上的需求将产生五方面的变化,一是从过去单一的Email、IM、短信方式发展为视频、音频、文字、数据、数字媒体方式;二是从过去点对点方式发展为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方式;三是从过去的电话方式发展为网络方式;四是视频通信从过去的专线方式发展为Internet方式;五是从过去被动式通信发展为交互式通信。与这些变化相呼应的是,一个基于宽带视讯互动平台之上的增值业务群正呼之欲出,人们不仅可基于业务平台实现任何异地、视频、即时、多点、低成本的通信需求,而且能满足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多方位的增值需求。增值业务群涵盖绝大多数行业的创新业务应用,例如:远程教育、远程培训、互动娱乐、视讯会展、视讯会议、视讯贸易、视频商务、视讯游戏、远程招聘、视讯聊天,以及更深程度上的行业业务应用,例如:IRM(投资者关系管理)、互动财经、互动股评、实时监控、交通控制、远程救灾等。可以说,宽带视讯增值业务将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变互联网格局。

三 视频会议的发展趋势

  1、降低用户享受多媒体业务的门槛

  网络建设的目的是公众化、商用化、融合化、多功能化,而不是专网专用。从市场发展规律、视讯技术现状以及网络技术等多方面情况分析,推行视讯通信业务的公众化运营,使其尽快商用化,将是视讯通信业务发展的趋势。

  (1)接入方式:采用以ADSL、LAN、ISDN为主的多种方式进行接入,使视讯通信业务使用起来像上网和打电话一样经济方便。

  (2)纯软件终端:编解码方式由硬件向软件转化,利用纯软件终端可以大面积、快速地将视讯业务拓展到千家万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3)技术结合:将流媒体技术和会议电视技术完美地融合,使实时双向和非实时单向的视频通信合为一体,借助低成本的流媒体技术,降低多媒体业务的门槛。

  (4) 互联互通:视频通信网不能只限于单独成网,必须考虑与语音固定、移动网络的互联互通。

  2、扩大应用范围、选择新的利润增长点

  纵观近两年宽带的发展,如果说2003年是宽带复苏年,2004年是规模发展年,那么,2005年是视频应用年,目前中国宽带互联网当务之急是发展宽带应用。视频会议领域已经形成了以个人和企业为重心,包括内容服务的为主流的应用服务市场。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可视电话、远程教育、远程培训、互动娱乐、视讯会展、视讯会议、视讯贸易、视频商务、视讯游戏、远程招聘、视讯聊天,以及更深程度上的行业业务应用等更多的服务,这些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要针对个人和企业的不同要求,为他们量身定做,提供个性化的应用方案。比如面向个人的点对点的视频通讯服务,针对企业的通用会议或专业服务,以及面向最终拥护和企业的网络教学培训等服务。

  3、提供优质服务是关键

  提供优质服务是视讯通信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视讯通信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在解决业务资源难题方面,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来将运营商、设备提供商、业务提供商、用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多媒体产业链中,运营商提供网络、用户、为业务提供商提供收费服务,设备提供商提供设备,业务提供商提供专业的服务。业务收入由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共同分享,运营商的盈利方式由语音时代的专一通信费转向服务收入获得利润:远程会议分成、远程教学分成、网络游戏分成、网络电视分成等。只有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才能促进宽带应用的繁荣。

 

商务服务

中控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

矩阵切换器

中控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

推荐产品

 

推荐广告

 

Copyright ©1998 - 2008 中国投影资讯网 投影机